tipitaka network ... his life, his acts, his words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經藏網絡中文繁體版﹕佛教新聞

上一級

南京金陵刻經處 保留古籍雕版印刷

文: 觀芹 • 《人間福報》 • 2006年8月5日, 星期六

創辦於一八六六年的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刻經處,將於九月二十二日舉辦成立一百四十周年紀念活動。

金陵刻經處是清代同治五年以來,第一家集經籍收藏、雕刻、印刷、流通、研究於一體的佛經出版機構,一百四十年來一直保存使用傳統木刻雕 版印刷工藝,今年五月二十日被大陸國務院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

坐落在南京新街口的金陵刻經處,完整保留古籍雕版印刷中木刻水印、線裝函套出書的全套傳統工藝,並設佛學研究室。工作人員以師徒傳承方 式掌握絕技,每出版一部經書,從寫樣上版、雕版刻字到印刷裝訂的近三十道工序,皆憑手工完成。

該處所刻印佛經經版,通常以木質堅硬、細膩的棠(花)梨木加工製作,印刷用墨為自製松煙墨,須在墨膏池裡漚製三年以上才能使用,紙料則 選用上好宣紙,如此才能一百四十年來依然紙墨飄香,繼續承擔為海內外各地佛寺刻印經書的業務。

百餘年來,金陵刻經處出版的經書,以選本精嚴、校勘嚴謹、版式疏朗、刻工精緻及紙料講究而著稱,在佛教界和東南亞佛教國家享有美譽。目 前,每年保存刻印十多萬冊佛教經籍,流通至內地佛寺和世界許多國家地區,同時作為收藏木刻佛教經像版的文物中心,藏有從全國各地蒐集的各類經版及自刻經版 十三萬多塊(含佛教典籍一千五百多種)、佛像版十八種,及大批珍貴古代佛教經書,許多古老經版至今仍被用於印刷佛經。

金陵刻經處是楊仁山居士於一八六六在南京創立,為近代第一家由居士創立的佛教文化機構,旨在精選、刻印佛典,廣為流通,便利四眾請閱, 並保存、整理佛教文化遺產,促進佛學研究,對近代佛教的復興和發展貢獻卓著。

當年楊仁山不僅在全國遍訪古剎搜求佛典,還在英國倫敦結識日本淨土真宗著名佛教學者南條文雄,從日本求得唐宋古德的遺疏、著述三百餘 種,如失傳已久的《中論疏》、《百論疏》、《唯識述記》等書,並購回全《弘教藏》;此外,還從朝鮮訪得《華嚴三昧章》。

楊仁山有感於日本編印的《續藏經》駁雜凌亂,計畫另編《大藏輯要》,擬刻印經籍四百六十種,共計三千兩百多卷,可惜的是到他往生後才終 於完成出版。在他主持下,金陵刻經處規定「三不刻」:有疑偽者不刻;文義淺俗者不刻;乩壇之書不刻。因此,由他主持刊刻的經書,被學術界譽為「金陵善 本」。

金陵刻經處自創立至一九一一,楊仁山往生的四十五年間,刻印經典兩千餘卷,流通經書百萬餘卷,佛像十餘萬幀,對佛典的出版和普及居功厥 偉。在金陵刻經處影響下,北京、天津等地相繼成立刻經處後,上海佛學書局也隨之創辦。

由於深感當時佛教界缺乏人才,楊仁山還創辦佛學堂、佛學研究會,設祇洹精舍教授佛典;據《太虛大師自傳》記載,當時的青年學僧有:太 虛、智光、仁山、惠敏、觀同等人,太虛大師載道:「祇洹精舍乃中國高等僧伽教育之始」。

網址: 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22672



網絡佛教要聞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雲南﹕ 走進西雙版納 搶救貝葉經
北京﹕ 回望千年菩提路 抒寫中華文明史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台灣﹕ 大藏經數位化 隨身帶著走

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法國﹕ 著名人類學家癡迷亞洲佛教文化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Buddha sāsana.m cira.m ti.t.th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