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经藏网络中文简体版:佛教新闻 |
![]() |
山西阿育王塔《太原晚报》 文: 张卫忠 • 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阿育王塔是古印度佛教文化在我国境内留下的历史遗存瑰宝之一。省佛教协会理事、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马晓东教授在省佛教协会会长 根通法师的授 意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对留存于我省境内的五座阿育王塔及其遗址进行了考证。并将考证结果向当时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做了详细汇报,赵老非常欣喜。 近日,马教授写就了《山西五座阿育王塔考》,将这一结果公诸于世。 去年,省、市党代会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战略构想。可以这么讲,位于大太原经济圈内的这五座阿育王塔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先天文化 优势和独特的佛教文化铭牌。如何研究和开发利用好这五座阿育王塔,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佛教信徒和学者,来山西,来太原,参拜、旅游和学习、研究,打好佛教 文化这张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据唐代佛教文献《法苑珠琳》记载,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在佛教所及之地建造了8.4万座舍利塔,其中中国共有21座,而山西 便独享其中5座。这5座塔的位置和沿革,佛典、方志均有明确记载,现存遗址、古迹亦斑斑可考。 阿育王塔之缘起 据佛典《涅盘 经》记载:释迦牟尼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了他的遗体,将舍利收殓保存,在王舍城建塔供养。当时,佛祖的舍利已成为佛教信众顶礼膜拜的佛教圣物。后来,古印度 八国的国王将佛祖舍利平分八份,各带回本国建塔安奉。佛史称为"八王分舍利"和"八王起八 塔"。大约在佛祖入灭的300年后,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 王即位,定佛教为国教,还将佛教向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相传,阿育王取各处所藏的佛舍利,役使鬼神在佛教所及之地建造了8.4万座舍利塔。这一传说明显有神 话夸张的成分。但是,阿育王时代建造佛舍利塔却是真实的历史。 《法苑珠琳》所记载的中国21座阿育王塔,都以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瘗埋为主要特征而闻名于世,自然与其他众多佛塔相比更具有崇高的文化 地位。这 21座阿育王塔分别是:西晋会稽 县塔、东晋金陵长干塔、石赵青州东城塔、姚秦河东蒲坂塔、周岐州岐山南塔、周瓜州城东古塔、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周洛州故都西塔、周凉州姑臧故塔、周甘州 删丹故塔、周晋州霍山南塔、齐代州城东古塔、隋益州福感寺塔、隋益州晋源县塔、隋郑州超化寺塔、隋怀州妙乐寺塔、隋并州净明寺塔、隋并州榆社县塔、隋魏州 临黄县塔等。 中国21座阿育王塔的出现,反映了印度大乘佛教北传东渐跨国发展的历史。公元一世纪,佛教大乘、小乘及舍利传布通过西域开始东渐中原, 并以汉式塔来瘗埋佛舍利,形成了这21座最早的佛舍利塔。 隋并州净明寺塔 隋并州净明寺塔,就是现今太原市晋源区净明寺舍利塔。 明嘉靖《太原县志-寺观》:"净明寺,在县北二里古城中。隋仁寿二年建,额曰‘惠明 ’。宋太宗时塔坏光见,诏复建。咸平六年修。有吕惠卿撰碑。 景德三年七月,塔成,累壁九级,高一百五十八尺。元末寺塔皆废。国朝洪武十八年,僧德阂重建。归并显光等二寺。正德十六重修。"又据 宋代吕惠卿《惠明寺舍 利塔记》:"惠明寺实创于隋仁寿之初,而其塔即佛以为阿育王创造舍利塔八万四千之一也。" 净明寺舍利塔现位于晋源区古城营村的晋源二中校园内。现存塔体为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所建。明正德十六年(1521)清康熙中又 予以修 葺。塔座两层高11米。下层长方形,宽13米,长15米;上层正方形,边长8.8米。塔座上为塔身,为实心宝瓶塔,外型肥硕丰伟,塔体通高53米,造型简 洁,外观端庄,是典型的明代喇嘛式佛塔。记者见到的塔身是2001年又由佛教信众捐资11万元重新修葺的。塔身四周扯满了五色彩旗。当地村民仍不时来此敬 香和留影。 姚秦河东蒲坂塔 姚秦河东蒲坂塔,原在今永济市栖岩寺舍利塔遗址上。 《蒲州府志》所载《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全名为《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碑中记载了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于北魏兴建栖岩道 场,杨坚又 于隋仁寿元年(601年)诏赐舍利,建造蒲州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的经过。碑文云:"佛入涅 ,遗形舍利,八国供应,六度所薰。"有云:"仁寿元年,岁次辛酉,爰兴睿想,乃发玺诰,分布舍利于八十州,鮨十 月十五日,同时造塔。"颂又云:"佛身舍 利,帝仪灵爽。八彩充华,五色炫晃。合为宝塔,熔金成像。十方回向,兆民瞻仰。" 栖岩寺舍利塔旧址在永济市西南30公里的中条山上。原分为上寺、中寺、下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寺址上尚存唐、五代、宋、元、明、清历 代所建的 禅师塔26座。其中,有一座宋代密檐式舍利塔,平面呈六角形,5层,通高17米。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在蒲坂塔旧基上所建,也有人提出疑问,迄今尚无定论。 周晋州霍山南塔 周晋州霍山南塔,即今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之旧基。晋州,为北魏建义元年(528年)所置,治所在今临汾市区,当时,今洪洞、赵城一带属 晋州。据 康熙《平阳府志-古迹》:"飞虹塔,霍山南麓。后周保定元年,僧法江建。阿育王藏舍利处。明永乐间修。正德间僧达连重修。高三百六十 尺,极其壮丽。" 飞虹塔在洪洞县广胜寺上寺前院内,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当时,广胜寺僧达连在原霍山阿育王塔旧基上,募化建塔。历时12年, 于嘉靖六 年(1527年)建成。据说,达连又号飞虹,世人感其功德,故称飞虹塔。飞虹塔平面呈八角形,塔底周长136米,13层,通高47.31米。塔身从一层以 上逐层收分,第十三层塔檐只及第一层塔檐的三分之一。塔身用青砖砌筑,底层设回廊。二层以上,外表全部镶嵌七色琉璃构件,有塔龛、佛、菩萨、力士、花卉、 鸟兽等雕饰,色彩斑斓,装饰华丽,是中国古塔中最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琉璃塔。 齐代州城东古塔 齐代州城东古塔,即今代县圆果寺阿育王塔。圆果寺阿育王塔位于今代县旧城东北隅,仅留阿育王塔。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唐武 宗"会昌 灭法"时被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重建,宋元丰二年(1097年)遭雷击又毁。宋崇宁元年(1102年)再次修建,元兵南下 时,毁于战火。现存阿 育王塔为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复建后的遗构。形制为喇嘛塔,塔基平面呈长方形,长51米,宽26米,高1.5米。塔座的叠涩砖两层,上施莲花座一 层,再上施曲尺形须弥座。塔身为圆形覆钵。刹座叠涩砌筑,上承铁质刹杆。砖作相轮十三层,上置圆形露盘和金铎,状若伞盖。极顶以宝珠两枚收刹,上下叠置。 阿育王塔周长60余米,最高40米。全塔比例和谐,轮廓秀美,是我国元代喇嘛塔之代表作品。 隋并州榆社县塔 隋并州榆社县塔,即今榆社县大同寺舍利塔。光绪《山西通志-古迹考》载:"大同寺,在榆社县东南,永平十年建。内 有阿育王所造舍利塔。宋治平四年重修。元至元间改建中殿,大德间改为毗卢殿。明洪武二十四年修。" 2001年,榆社县文物工作者在大同寺旧址上发掘出140多尊石佛造像。从佛像题记中看,雕造年代跨越了北齐、北周、隋、唐4个朝代。 另外,还 有宋代残碑一块,上存"大宋辽州榆社县重修释迦舍利塔并序稽夫大雄氏之垂教"等25字。这大概就是方志所载 "宋治平四年重修"时的碑记。从方志记载和出土 文物中都已证明大同寺舍利塔就是并州榆社县塔。 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初年,寺院仅存山门和大殿,殿后废为菜地,舍利塔已经不存。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榆社县城,将寺宇全部炸 毁。 "文革"期间,寺址上残存文物再次遭到彻底破坏。此后,寺址改建为县公安局宿舍,大同寺舍利塔逐渐淡出人们的记 忆。 那么大同寺舍利塔的形制、体量又是怎样的呢?据当地群众口口相传"舍利塔并不高"。清康熙年 间的榆社县典史徐名立游大同寺观看舍利塔后,作有 《赋塔寺晓钟诗》一首。前两句是"箕城雁塔叠千重,香积冷冷度晓钟"。诗中的"箕城雁塔"无疑便是舍利塔,因当时已在塔前供设文昌神像, 成为士子金榜题名 的象征"雁塔"了。诗中的"叠千重",是指舍利塔密檐式的造型,即塔 身每层之间距离极短,层层塔檐紧密相叠。这些传说和描述,对我们了解当年舍利塔的形制 有不少帮助,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相关连接 舍利,梵语中意为"尸骨",指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固体 物,如佛发、佛牙、佛指舍利等。佛教经典中把舍利分为 两类:一为法身舍利,即佛祖所说的佛教经典,二为生身舍利,即佛祖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后者又可分三类,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肉舍利,红色;三是发舍 利,黑色,均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界珠宝可比。菩萨、罗汉也有舍利,佛教认为,只有虔诚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会自然结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网址: http://www.sx.chinanews.com.cn/2007-02-27/1/43625.html 网络佛教要闻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 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 |
一瞥娑婆 福建 “圆瑛故里”续两岸法缘 马来西亚 吉打州发现千年古寺遗迹 佛教面面观 北京大学湛如教授英文著作《随方毗尼:敦煌佛教律仪文献研究》在荷兰出版 佛教面面观 《敦煌通史》《瓜州东千佛洞》出版将推动丝绸之路历史研究 甘肃 “花见敦煌”插花艺术展:黄沙戈壁里看到更多色彩 马来西亚 结合传统 佛教精神 . 佛化婚礼 别开生面 甘肃 200余件中巴两国犍陀罗艺术文物精品兰州展出 马来西亚 以僧人为主护养院 李金殿捐助衹园修心院 佛教面面观 湖北一座千年石窑寺,比敦煌莫高窟古老,悬崖上建有100多尊佛像 加拿大 慈济本那比志工联谊 爱心农园欢迎市民来访 新加坡 MINDS电影节走入邻里 免费放映两部片 马来西亚 爱心义演募八方善心 为洗肾中心募款 马来西亚 发放助增家庭收入 村妇有望翻转贫穷 新加坡 THIS 佛教电影节 2023 上海 上海崇明区佛教界热心捐助支援京冀抗洪救灾 美国 佛教艺术源于何处?纽约大都会展古印度 “蛇与树” 马来西亚 大马佛教善导总会“一善破千灾”办10场捐血活动 马来西亚 为祇园筹募建设及活动基金 722办生命之旅情景音乐会 马来西亚 “音乐拖拉库”佛教青年音乐会 7月19日至22日柔州开唱 佛教面面观 远比吴哥窟久远 马国东南亚最古老文明考古遇难题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Buddha sāsana.m cira.m ti.t.th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