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itaka network ... his life, his acts, his words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經藏網絡中文繁體版﹕佛教新聞

上一級

走進西雙版納 搶救貝葉經

新華社記者屈明光、李懷巖 • 大公網 •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圖: 老人正在製作貝葉經(網上圖片)

由50餘名傣族專家學者、高僧及中文造詣高深的漢族學者,歷時9年聯手整理、編譯的《中國貝葉經全集》100卷已經完成。其中前80卷 統一以「貝葉經原件掃描、老傣文、新傣文、國際音標、漢文直譯、漢文意譯」六對照的形式出版發行。這意味中國首次大規模搶救「樹葉上的文化」──貝葉經的 工作結出碩果。

珍貴古籍博大精深

貝葉經是刻寫在貝多羅(梵文Pattra)樹葉上的佛教經文,最早起源於印度 (India)。而在中國 (China),自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西雙版納州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傣族各村寨的佛寺裡保存的貝葉經有巴利 (Pali) 文本和傣文本兩種,內容不僅有南傳上座部佛教經文教義教規,還有相當一大部分記載了傣 族的社會歷史、天文曆法、法律法規、風俗民情、傣醫傣藥、生產生活、倫理道德和文學藝術等內容。

貝葉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貝葉經的製作大致要經過取、煮、洗、製匣、穿繩、刻寫等複雜工序。由於造工精細,規格統一,四邊都塗 上一層彩漆,抹上金粉,因而給人一種精湛、古樸、大方、美觀之感。

傣族民間傳說貝葉經有8.4萬部,目前西雙版納州收集到3000餘部,大量貝葉經流散於民間,「文化大革命」期間,成堆的貝葉經在熊熊 大火中化為灰燼。

跨國文化共同信仰

而隨著社會發展和外來文化的衝擊,西雙版納州政府和地方學者意識到,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能逐漸消失,搶救保存迫在眉睫,以更好地汲取 古人的智慧和傳承古老的傣族文化。

雲南省 (Yunnan Province)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局局長、傣族文化學者岩香宰介紹說,西雙版納與老撾 (Laos)、緬甸 (Myanmar) 接壤,毗鄰泰國 (Thailand),一江連六國的瀾滄江─湄公 河 (Mekong River) 縱貫該州。全州邊境線長達966.3公里。歷來就是中國通往東南亞 (Southeast Asia) 各國便捷的通道。西雙版納州的傣族 (Dai) 與泰國的泰族 (Thai) 、老撾的老族 (Lao)、緬甸的禪族 (Shan) 有著共同的信 仰,其居住地江河同源,山水相連,語言文字基本相通、風俗基本相同、文化同源,雙方友好相處,相互通婚,對方都有親戚和朋友。

他說,貝葉經是一種跨國家、跨地區、跨民族的文化。出版和研究貝葉經,可以加強國家、地區、民族之間的了解與合作,特別是加強中國與南 亞、東南亞、中亞各國的友好與合作。貝葉經的出版,對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增進東南亞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交往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網源: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1/24/ZM-1206041.htm



網絡佛教要聞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雲南﹕ 走進西雙版納 搶救貝葉經
北京﹕ 回望千年菩提路 抒寫中華文明史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台灣﹕ 大藏經數位化 隨身帶著走

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法國﹕ 著名人類學家癡迷亞洲佛教文化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Buddha sāsana.m cira.m ti.t.th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