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itaka network ... his life, his acts, his words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經藏網絡中文繁體版﹕佛教新聞

上一級

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大紀元

盛唐,西方淨土變(國學網絡圖片)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開鑿在鳴吵山東麓繼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僔者行至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盟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中國石窟藝術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餘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魏,九色鹿本生故事圖(國學網絡圖片)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是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救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已救人等。

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樣、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塑像。第148窟主尊涅磐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一組彩塑群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宏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

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宋代起步入衰退。

(資料來源:世華網)

source: http://www.epochtimes.com/b5/5/2/21/n818541.htm



網絡佛教要聞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雲南﹕ 走進西雙版納 搶救貝葉經
北京﹕ 回望千年菩提路 抒寫中華文明史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台灣﹕ 大藏經數位化 隨身帶著走

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法國﹕ 著名人類學家癡迷亞洲佛教文化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Buddha sāsana.m cira.m ti.t.thatu.